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山有枢

诗经·国风·唐风〔先秦〕

山有枢,隰有榆。弗有衣裳,死曳死娄。弗有车马,死驰死驱。宛其死矣,他人是愉。
山有栲,隰有杻。弗有廷内,死洒死扫。弗有钟鼓,死鼓死考。宛其死矣,他人是保。
山有漆,隰有栗。弗有酒食,何不日鼓瑟?且以喜乐,且以永日。宛其死矣,他人入室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山坡上面有刺榆,洼地中间白榆长。你有上衣和下裳,不穿不戴箱里装。你有车子又有马,不驾不骑放一旁。一朝不幸离人世,别人享受心舒畅。
山上长有臭椿树,菩提树在低洼处。你有庭院和房屋,不洒水来不扫除。你家有钟又有鼓,不敲不打等于无。一朝不幸离人世,别人占有心舒服。
山坡上面有漆树,低洼地里生榛栗。你有美酒和佳肴,怎不日日奏乐器。且用它来寻欢喜,且用它来度时日。一朝不幸离人世,别人得意进你室。

注释
枢(ōu)、榆(yú)、栲(kǎo)、杻(niǔ):皆为树木名。
隰(xí):指低湿的地方。
曳(叶yè):拖。娄:即“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鉴赏

  《山有枢》通篇口语,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一位友人的热心劝勉,他看到自己的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,也许是斟为节俭,抑或是因为生性吝啬,又或者是因为忙于事务没有时间,无法过上悠游安闲的生活,无法真正地享受人生,因此,不禁怒从中来,言语激烈,严厉警醒,一片赤诚。

  第一涨中“山有……,隰有……”是起兴之语,与后文中所咏对象没有多少联系,只是即兴式的起兴。首章言友人有衣服车马,但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使用,作者以为应该用“曳”、 “娄”、 “驱”、 “驰”的方式,尽情享用它们,否则自己死去之后,只能留给别人。这里的“曳”、“娄”,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穿衣打扮方式,不同于日常, “驱”、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关于《唐风·山有枢》的意旨,《毛诗序》认为是讽刺晋昭公,说晋昭公“不能修道以正其国,有财不能用,有钟鼓不能以自乐,有朝廷不能洒埽,政荒民散,将以危亡,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,国人作诗以刺之也”。这一说法缺乏史实根据。后世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嘲讽一个“吝啬鬼”的作品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周振甫·诗经译注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3
2、 陈戍国校注·诗经全本(上)·长沙:岳麓书社,2019
3、 姜亮夫 等·先秦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

简析

  《山有枢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。此诗嘲笑讽刺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,强调生活的奢俭应归于中道,如此,人才是财富的主人,堪称一首古老的纠偏文学。全诗三章,每章八句,运用重章叠句的方式,反复咏唱,以达到强烈讽刺的效果,颇具艺术感染力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老子(节选)

老子 老子〔先秦〕
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 故几于道。居,善地;心,善渊;与,善仁;言,善信;正,善治;事,善能;动,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
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
古之善为士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

夫唯不可识。

故强为之容:豫兮,若冬涉川;犹兮,若畏四邻;俨兮,其若客;涣兮,若冰之将释;孰兮,其若朴;旷兮,其若谷;浑兮,其若浊。

孰能浊以止,静之徐清?

孰能安以久,动之徐生?

保此道者不欲盈,夫唯不盈,故能敝而新成。

曲则全,枉则直;洼则盈,弊则新;少则得,多则惑,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

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

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古之所谓“曲则全”者,岂虚言哉?诚全而归之。

跂者不立,跨者不行,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。

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

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行。

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也。

善行无辙迹;善言无瑕谪;善数不用筹策;善闭,无关楗而不可开;善结,无绳约而不可解。

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,是谓袭明。
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

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;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;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

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

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
圣人不积,既以为人己愈有;既以与人,己愈多。

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丈人杀鬼
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
  梁北有黎丘部,有奇鬼焉,善效人之子姓昆弟之状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,扶而道苦之。

  丈人归,酒醒,而诮其子曰:“吾为汝父也,岂谓不慈哉?我醉,汝道苦我,何故?”

  其子泣而触地曰:“孽矣!无此事也。昔也往责于东邑,人可问也。”

  其父信之,曰:“嘻!是必夫奇鬼也!我固尝闻之矣。”

  明日端复饮于市,欲遇而刺杀之。明旦之市而醉,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,遂逝迎之。丈人望其真子,拔剑而刺之。

 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,而杀于真子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龙伯大人钓六龟

列子 列子〔先秦〕

 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,其下无底,名曰归墟。八纮九野之水,天汉之流,莫不注之,而无增无减焉。其中有五山焉:一曰岱舆,二曰员峤,三曰方壶,四曰瀛洲,五曰蓬莱。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,其顶平处九千里。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,以为邻居焉。其上台观皆金玉,其上禽兽皆纯缟。珠玕之树皆丛生,华实皆有滋味,食之皆不老不死。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;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,不可数焉。

 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,常随潮波上下往还,不得暂峙焉。仙圣毒之,诉之于帝。帝恐流于西极,失群仙圣之居,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。迭为三番,六万岁一交焉。五山始峙而不动。

 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,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钓而连六鳌,合负而趣,归其国,灼其骨以数焉。于是岱舆、员峤二山流于北极,沉于大海,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。帝凭怒,侵减龙伯之国使阨,侵小龙伯之民使短。至伏羲神农时,其国人犹数十丈。《列子》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